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种植技术 > 栽培技术 > 野花组合要漂亮更要科学

野花组合要漂亮更要科学

来源:中国花卉报 作者:郭泽莉 发布时间:2014-10-18 10:44:00

【概要】野花组合90年代末开始在国内城市景观中应用。不同类型的野花组合,可以应用在不同的环境和立地条件下,满足不同的功能和生态需求,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,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。......

 

    野花组合90 年代末开始在国内城市景观中应用。不同类型的野花组合,可以应用在不同的环境和立地条件下,满足不同的功能和生态需求,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,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。但由于起步晚、时间短,至今,其塑造的大面积自然景观,只是出现在部分郊野公园、高速公路边……如何利用野花组合再现城市中的自然景观,让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近距离接触自然,是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当务之急。

    优势显著发展快理性对待很必要

    北京园林科研院高级工程师秦贺兰指出,现代园林景观,除了带给人们色彩缤纷、富于变化的视觉享受,还承担着恢复城市生态功能的重任。野花组合能够提高城镇绿化的植物物种多样性,同时大量不同植物构建的群落能为昆虫和动物提供栖息地,因而对改善城市环境及维护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
    “今年4月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上,不少企业推出了自己的野花组合产品。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,今年整体行情比去年好。北林科技种业公司花卉部经理靳文东说。
    近年来哪些类型的野花组合比较对市场胃口?秦贺兰分析道,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,一方面要开发林下经济,开展多种经营,另一方面也利于形成乔、灌、草的最佳植物配置形式,因而耐阴组合需求量较大。此外,耐湿组合及耐旱组合等需求也有上升趋势。对生活在闹市中的老百姓来说,随着审美观的变化及释放压力的诉求,矮生组合由于高度适宜、花色丰富,利于塑造精细的自然景观,更适合近距离观赏,所以在公共绿地、道路、住宅绿地及高尔夫球场等项目中频频应用,赢得极高的认可度。色带组合受到婚纱摄影、花卉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,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。靳文东补充道。
    对于野花组合市场渐热,秦贺兰认为应客观看待这一景观建植模式。她说,野花组合实质上是能够进行自然更新的群落系统,但生态群落稳定、种群丰富的自然景观的形成至少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甚至更长。如果公众对野花组合的认识肤浅,只接受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,却不能忍受叶黄花疏或者只要求立地见景速成景观,却不能给组合景观的形成留以时日,那么对于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。 “生态稳定的群落形成本身就是自然的竞争过程,不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景观花卉组合的价值和功能,园林中就没有其应用的足够空间。与此同时,如果不加强对不同花卉种类组合演替规律等基础研究,野花组合势必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。秦贺兰强调。     

    植物搭配是关键后期养护莫放松

    尽管野花组合在园林绿化中使用得越发娴熟,但是在设计施工养护环节其存在的问题也让专业人士颇为头疼。
    秦贺兰强调,在设计野花组合时必须遵从植物的选择搭配原则。从景观需求角度考虑,要高度模仿自然景观,力求达到花色范围广、开花时期长、富于季相变化;从生态角度考虑,所选择的植物生长习性应相近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植物选材上应充分发掘乡土植物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。与此同时,重视异域植物的作用,做好乡土植物、异域植物的合理搭配,丰富本地种质。
    靳文东提出,目前国内景观设计师对树木了解相对较多,对草本花卉则更多关注其开花效果,忽略了生长习性和生长规律,故导致一些设计方案在实际施工中无法实现或无法满足长期效果。对此,设计人员除了要加强相关植物学知识的学习,还应控制好一、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的比例,做好近期景观与远期景观的搭配衔接。
   “野花组合耐粗放管理,但不等于不管。受访者表示,野花组合要打造成功的景观效果,养护工作非常关键。但目前重建植、轻维护,疏于中后期管理的问题比较严重。
    秦贺兰指出,野花草地的养护主要是控制杂草生长,不同的杂草种类、不同的生长阶段,采取的控制措施也不同。比如春季施工项目在播种之前要用除草剂进行灌溉,将杂草遏制在萌芽之前,可有效避免建植初期杂草与花卉幼苗的竞争;景观建植中期,对于明显与景观效果不和谐的优势杂草,如灰灰菜,要连根拔除,而一些禾本科草类如狗尾草,则可以留在组合群落 中,控制其结实即可。
    为了维持组合内各种类的适合比例,对于一些自播能力过于旺盛的种类,如波斯菊、石竹、天人菊等,应在种子散落前适量剪除。
    至于浇水,秦贺兰建议在建植初期的5周至6周内要保持土壤湿润,发芽后,在对景观有细致要求的区域,仍应随时保持水分供应。除此以外,在对植物进行中度至重度修剪后,也应及时补充水分,以利于枝叶重生。

 

相关商品推荐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、市场行情、展会信息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、网友推荐、互联网整理而来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,并不代表成都苗木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。